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新闻详情
首页\『天美注册』\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7-05 12:06    文字:【】【】【

  首页\『天美注册』\首页“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大,重于泰山!但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地报出,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完善法律、加强监管和提升技术,更需要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的道德反思,加强食品安全问题道德约束。

  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使当代中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物欲横流、信念淡薄、信誉危机、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等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职业道德、婚姻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公共道德也有了很大冲击。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人们似乎失去了应有的道德约束,许多行业不正之风、政治腐败现象日趋蔓延。如今的中国,道德信仰呈多元化发展,道德正在被许多人作为一种外在的礼仪规则和口号在使用,而其作为个人内在生活规则及个人内在信仰的特点,正在社会层面上越来越被疏忽。很少有人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只要有条件或为利益驱动,很多人都在实践其一向所批评的不道德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临着道德危机的事实。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最初曝光的二恶英、红汞、甲醛(福尔马林)、激素、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漂白剂、假酒(甲醇)、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精、铁酱油、毛发酱油,到牛奶业普遍使用三聚氰胺、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氢化油(反式脂肪酸)、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等等,直到近几年不顾一切冒然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化。这些问题已对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生存构成严重威胁。透过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重重迷雾,我们可以窥见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道德生态,反映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食品安全道德约束的阻碍因素。

  1.食品安全道德教育缺失导致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与监管者对生命尊严敬畏的缺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的道德教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我内在教育,二是来源于食品监管者组织的外在教育,可在这两个方面,我们都是非常欠缺的。食品安全道德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与监管者缺少对生命尊严的敬畏,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不道德行为,最终酿成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食品安全道德权威弱化,法律对食品安全道德没有标准。近年来,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关注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食品安全道德建设有所放松,导致经营者与监管者道德道德失范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道德调控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的重要方式,在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加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必经之路。

  3.社会普遍认知退步,对美德的宣扬严重匮缺。伴随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凭借政治、科学、经济、体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跻身国际大国行列。但传统文化的宣传似乎又落了下来。从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对道德的重视是首当其要的。食品安全道德更是不容忽视。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从道德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治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普遍的食品安全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尤其在食品安全治理中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使道德观念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内心,渗透到食品安全治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与监管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道德防火墙。食品安全道德教育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载体和丰富的教育形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的道德观念,生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的道德行为。

  2.让法律为食品安全道德出一份力。“道德”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字眼。它几乎如橡皮泥一样,在律己和律人时,变化万端,判若霄壤,总是能“宽以恕己,严以律人”。道德式微,法律最该亮剑。道德滑坡,法治更需要爬坡。只有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道德才不会被老是拿出来当万能挡箭牌。法律面前,没有避风港没有特区,只有罪与非罪。不管你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执法者,谁胆敢触线,谁就要做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准备,再无自由裁量的道德盲区。

  3.加大公益宣传,弘扬传统美德。不可否认的事,尽管道德有很大程度的沦陷,但国家主体机构却从未放松对道德社会化的宣传。食品安全道德亦是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官方或民间,仍然在通过报章杂志、公益广告、街道宣传栏、纸质倡议书等更多渠道传达对道德理想的一份坚持,努力唤醒沉睡人心的公德。

  法国启萌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处?没有语言,智慧有什用处?”――而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友有什么用处呢?它带给人们的,决不会是幸福。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的努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现实的确向我们昭示一种人们极不情愿看到的悲凉画面。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深思。纠正和反省的力量正在我们中国人自己身上。

  [3]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吃荤食的怕吃到激素,熟食主义者怕吃到毒素,夏天喝饮料害怕吸入过多的色素,现在无论吃什么心里都没底……。这是每个市民普遍的心理历程,因为最近几年关于食品的安全事件经常发生,类似于毒豇豆和问题奶粉以及地沟油等等事件导致许多市民已谈虎色变。这些对健康有危害的假冒产品,已经慢慢的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分布面积之广以致现在已防不胜防,现如今大部分市民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度慢慢的下降。这种结果到底是谁造成的呢,谁能够给这种问题的商品付账,还公众一个值得信赖的食品行业已经慢慢变成社会公共的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今我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由这几个方面具体体现:(1)在农民的种植行业中,农药以及化肥可能会过多的滥用。伴随着生产力逐步的提高,人民对物质的要求也逐步的加大,仅仅凭着机械化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规律的要求,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量也在逐步的加大,过多的农药必然会致使不同种类的农药余量的残留。现在关于农畜业和水产养殖业得到的产品污染时有发生,警钟已长鸣;(2)食品的质量的安全也会受到工业污染的威胁。今天工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但是得到的工业产生的废水和废渣的处理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某些工业企业擅自把工业得出的废水往农田和水地里排放,得到的粮食就会被化学成分的滋润成为了危险的食品;(3)假冒伪劣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已不陌生了。黑心的厂商”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昧着良心干了许多不好的勾当,类似地沟油和豆腐肉等等假冒的产品围绕在你我周边,现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问题;(4)食品添加剂到处都可以在生产加工的现场发现,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就是不法商家在奶粉中用三聚氰胺来代替某些化学成分,他的危害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可原料的损失。综上可以体现食品的安全问题确实不可以小视,相关的保护政策必须要及时的出台,这样子人们才能放心[1]。

  今年的一项数据调查表明,在食品和医疗以及环境等等 “安全”问题中,食品质量的安全成为了公众最焦虑问题。而且在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很多部分都是人为的因素。这些食品已经严重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社科的人士,拿技术的缺乏作为自己的借口,当对待化学和转基因有关的食品危机时,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安全问题。

  在 2002 年我国就把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法案中去,严禁将其应用到任何食品的动物。但在然而在常规的实际检测中,可以检测到此类物质分布在我国各个地方,说明了孔雀石绿的使用率还是很高。

  不法商家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又想逃避责任,很多企业注重利益第一,根本不管消费人群的生命安全,当问题发生了就逃避自己的责任。任何食品企业想要保持长期生命状态的发展,就应该首先考虑消费者的权益,在研发产品中,要利用各项有效的技能来研究产品,而不是将精力留在怎样和法律进行抗衡[2]。

  国家监管理不足致使问题频频发生。国家的监管部门被瘦肉精定义为,因为毒的副作用巨大,然而在那时研发者拿科技成果的发明在国内广泛的推广,居然还获得国家的奖励,所以就走上了发家之路。他们骗人的说法是:国家正大力发展培养瘦肉型的猪种,但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外国就禁止瘦肉精的推广,而且在国内进行实验额过程中猪有些负面的影响。研发之人却隐藏这些不好的信息,把精力用研究监管政策的漏洞上赚哪些黑心钱。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所以解决可以从这些作为出发口,首先可以加强对食品安全教育宣传,目的是真正的将全民素得以提高,加强在食品的领域中的科技的发明进而将食品检测技术得以提高,还有必须加大对食品生产的监督力度,打击造假和卖假等违法乱纪的行为,真正的从源头和流通以及销售每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控制。确实对现在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越来越多,如果不知悔改,继续赚着昧心钱,所以就需要从严和从重的予以他们严厉的打击,制造出一种高压的态势,让不法企业不敢走独木桥。建立刑法进行严厉的法制打击。

  现今各类法律和法规中对那些违犯食品安全所得到的惩罚力度还是比较薄弱,这往往是导致国内食品的安全态势逐步恶化的一个相当重要原因。《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规定了违反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大体上是偏重在政府进行处罚的一种行政的责任,拿民事责任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来强化经营者的责任,至于刑事责任只能根据相关的《刑法》规定进行追究,这个规定就使行政的机关利用罚款代替管理,根本不能使社会的公众对违法者进行行为的监督,也就不能对受害人进行损失的补偿。所以食品的安全法其责任德形式主要是以追究违反者的民事责任,行政的责任作为辅助,利用刑事责任来其威慑的作用。

  我国的现在的刑事法律分两个方面对食品安全群体进行法制:第一,经过对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没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或者销售有毒害的食品罪,这些罪就需要以刑法的形式来对食品市场的行为进行控制;第二,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管方面,必须要正确的规范食品安检人员合理的执法。关于食品安全权会牵扯到部分特殊人群的生命安全,食品和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刑法对食品的安全权有着强化的义务。为了真正的利用刑法来加强食品的安全权,所以应在刑法中增加“危害食品安全罪”这一项明文法规来对食品安全权进行保护。

  “危害食品安全罪”指的是那些违反食品卫生及其安全法的各项法规来进行损坏食品的安全做法行为,这些行为对公众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危害食品安全罪”的这一犯罪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首先犯罪的可以是人或者单位这些是犯罪的主体,什么是犯罪的客体,该类型的罪所侵犯是比较复杂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违犯了国家制定的食品的卫生以及安全中明文规定,危害食品的安全,对公民的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行为。设立刑法的目的对食品的安全那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团体主要起威慑的作用[3]。

  食品的安全问题的解决,从大的方面上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此关系对于整个人类关于食品的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努力而且必须要遵守的自然法则;从细节的方面上看,任何国家和其各个不同的监管部门都必须以百姓的利益出发,秉着百姓的餐桌无小事这个理念作为出发点,对相应的政策进行完善,并且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从个人较小的方面上看,我们不能只靠国家所制定的相关制度来对食品安全进行解决,更多的还是靠自觉意识来对食品安全进行防护,要无时无刻的坚守科学饮食的观念,这样才能真正的处理好食品安全的问题,使每一个公众都能够健康的饮食。

  [1]张奇志,邓欢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5):2-4.

  2012年,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及配套工作进展顺利。一是食品安全领导力量与改革组织工作得到加强,充实了领导力量,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成员及其办公室,修订了改革工作方案。二是职能、人员、资产划转和移交工作任务基本完成。2012年元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履行农药、饲料、生鲜乳、生猪牛羊定点屠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酒类流通、餐饮服务场所公共卫生监督等的具体监督职责。三是监管网络建设与责任关系得到完善,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工作分区划分、责任到人的“一专三员”监管网络,落实了工作责任,夯实了工作基础。四是财政投入力度得到加大,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我县10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办公地址、办公设施、工作经费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兴镇和桥陵两个监管所的示范化达标所创建工作正在开展;五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我县梳理了近年来出台的全县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完善了食品安全工作运行、政务公开、责任追究、行政审批、认证发证等28项工作制度和13项工作职责,将《食品安全法》等18项法律法规汇编成册,进一步强化了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措施。六是各项监管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顺利,食品市场秩序得到净化和规范,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一是食品安全执法装备薄弱。目前,我县10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不论辖区大小,均配备一辆执法车辆,车辆数量、质量和安全性能均不能满足目前执法需要;各所尚未配备照相机、摄像机,快检设备不足,执法人员无法开展取证工作,影响违法违法案件的查处。二是没有实现办公自动化。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配备不到位,各基层所还大量存在手写文件和手写报表,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三是办公条件简陋。我县10个基层所办公场所均系临时租赁民房,不能为职工提供食宿条件,夜间值班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四是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缺口较大。体制改革以来,我县食品先后从农业、畜牧、质监、商务、卫生等部门划转68人,从社会招录大学生41人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实了食品监管队伍,但依然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式需要。另一方面,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划转执法人员来自不同部门和岗位,素质参差不齐,新招录的大学生基层经验匮乏,加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所需的畜牧、官方兽医、农艺等专业技术职称的初审报批仍然分散在农业、畜牧、商务等部门,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的困难。五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执法证件办理不到位。目前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有62人持有省法制办核发的有效执法证件,还有130余人没有证件,远远不能满足执法工作需要。按照省市收费标准,我县面临执法证办理收费过高和办理程序复杂问题,希望上级予以重视。六是食品安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仅靠罚没款返还维持工作正常开展,时间久了容易误导执法部门将罚款收费作为执法的目的。

  一是各镇政府未能高度重视并推动落实“政府负总则,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农村食品安全专职监督员、镇级联络员、村级协管员、组级信息员“一专三员”待遇和工作补助无法落实,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强,协管网络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无法完成繁重复杂的监管任务。例如洛滨、荆姚等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管辖面积过大大,服务人口过多,而每个所仅有几名执法人员,加之执法装备落后,执法人员整日处于疲于奔波状态,执法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一是由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质申报费用过高,我县农产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至今没有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资格认定,出具的报告尚不具有法定效力;二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质监、农业等部门检验检测资源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划转工作仍然没有完成走后手续;三是我县食品安全抽检快检的品种不多,覆盖面不大,检验检测设施设备落手,计划性抽检所需要的样品购买、试剂药品购买、仪器购置经费仍然缺口很大;四是专业检测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缺乏。

  (四)执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一是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执法过程当中,来自媒体、其他部门、社会各界的干扰过大,影响了执法部门执法的独立性,需要得到上级领导、媒体记者、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和理解,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宽松监管环境。二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中的某些规定与现阶段基层执法实际相差太远,在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发面时常将执法部门置于两难的境地。

  (五)保健品、化妆品、农产品、肉类许可与监管等方面相关规定需进一步细化统一。保健品、化妆品、农产品、肉类监管等品种监管没有统一许可规范和规费标准,导致我县对这些这些品种无法进行前置许可,监管过程也无章可循。同时,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遇到一个门店经营不同监管类别产品问题,这些产品原来由不同部门进行监管,需要同时办理几个许可证,如今大部分监管职能已经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一个店的不同品种进行分类许可似再无必要。

  一是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各镇政府、各部门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当中,并参照各级标准赋予一定分值,以进一步明确“政府负总责,监管各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按照目标责任考核要求,落实地方责任,推进综合监管。

  二是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项目,全额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加大食品安全工作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六个方面:(1)基层“一专三员”网络建设经费;(2)办案办公经费;(3)办案装备经费(电脑、照相机、摄影摄像机);(4)车辆补充经费(一个基层单位增加一辆执法车辆);(5)人员培训和举报奖励经费;(6)检验检测经费。

  三是县上财政要给相应的投入,主要解决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人员办公、住宿、吃饭、夜间值班等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向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如何使老百姓吃得放心是各级政府及公众最关心的话题。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采取各项措施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各种媒体进入公众视野[1]。如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地沟油、塑化剂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相关对策: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立法之外,我国从国外引进食品溯源系统,并在各大城市进行试点应用,并快速推广。食品溯源体系的定义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从各个环节上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食品可追溯的含义:通过记录原材料和有可能成为原材料的食品组成成分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信息,对食品进行跟踪,当食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2010年2月,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由福建省经贸委牵头,福建省农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配合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在福州新华都和福州永辉集团所属的7家超市率先启动。2010年6月,肉类纳入可追溯试点[2]。

  经过2011年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截至2012年3月20日,我省已在9个设区市城区基本实现了猪肉的可追溯,而在今年,还将把猪肉可追溯拓至县级试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来自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最新消息是,我省将扩大试点企业范围,并推动可追溯水产品今年上半年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按照我省规划,到十二五末期,我省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可追溯,逐步形成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环节有准出制度、流通环节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志和身份证明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3]。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闽委〔2012〕1号)提出的“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要求[4],结合我省渔业生产实际,我厅在继续抓好2011年省水产品可追溯10家企业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新增15家企业参与2012年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并制定2012年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5]。

  2012年11月初,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福建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2014年实现全省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区屠宰、批发、零售环节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2015年在全省设区市城区全部实现肉类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食品溯源系统的认知度和使用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以福州市为例,了解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地区食品溯源系统的普及、应用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是否需要加大对食品溯源系统的普及宣传提供量化依据,根据实地调查结果以及消费者的实际反映情况对进一步推广食品源系统的应用和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建议,为闽委[2012]1号提出的“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而服务。具体地讲本次研究要对以下问题作出回答:

  这部分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福州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包括各大超市、卖场的已应用状况,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情况。调查主要采取案头调查法。

  这部分主要调查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以及使用的满意度。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福州的七个行政区进行划分,每个行政区抽取一个超市(已试点食品溯源系统)为片区中心,以此超市为中心,对超市消费者及周围民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对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由本人进行调查,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由本人以及帮助本人进行调查的调查小组实地随机抽取民众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按福州的七个行政区进行划分,每个行政区抽取一个超市(已试点食品溯源系统)为片区中心,以此超市为中心,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关于食品溯源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分为一、基本信息和二、食品溯源系统试点应用的现状,三、民众对溯源系统应用的建议的调查这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具体内容涉及:(1)民众对“食品安全与可追溯”的关注度(第1~3题);(2)民众对“溯源系统和可追溯食品认可度(第4~6题);(3)民众对食品信息获取需求(第7题),解决着眼于系统应该为民众提供什么信息、哪类信息;(4)食品可追溯的时间范围(第8题),解决多长的可追溯时间更适合民众;(5)食品溯源的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第9题),解决民众最喜爱什么溯源方式,以及应该拓展哪些查询方式;(6)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各方面的满意度(第10题),具体包括:所覆盖的食品食品种类、应用的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信息的详细性、可溯源食品的价格五个方面。

  1.对福州市食品可追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福建省以及整个海西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借鉴价值,对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可追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0年商务部和财政部确定的第一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无锡市10个城市中没有福建省的城市。福建省食品追溯体系相对以上所列城市起步晚,而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福建食品可追溯试点的先锋市,相对于西部地区,食品溯源体系起步较早,所以福州市在推进食品可追溯的过程中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对全国食品可追溯的全面推广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近年来,福州市工商部门从保障海西福建省会城市食品安全大局出发,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着力完善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监控,提高食品流通追踪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能力[7]。福州市推进食品可追溯的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成为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地区的有效借鉴。

  2.对福州市食品可追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更好地营造食品安全环境,促进闽对台食品贸易,特别是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2012年2月6日省农业厅海峡处数据显示,2011年,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批办台资农业项目85个,合同利用台资1.4亿美元;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337个,合同利用台资30.9亿美元,实际到资17.6亿美元。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8.19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其中,对台出口7.02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对台进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0%;对台农产品贸易进出口额均居大陆各省市首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维持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保障对台食品贸易健康发展必要条件,而福州市作为对台食品贸易的重点城市,对福州市食品溯源系统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促进两岸食品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福州市七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各抽取的已进行食品溯源系统试点的一个超市,如:福州市鼓楼区选取西洪路的永辉超市及其附近片区。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之外,本人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象包括试点超市的售货员、消费者以及包括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老人以及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士,年龄分布范围广,文化程度涉及到各个层次。

  样本涉及各个年龄段,女性比例略大于男性,年龄在25~54之间的女性占样本总数的63.33%,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对食品,特别是食材比较了解,一般都是家庭的食材购买者,对她们调查的结果更有可借鉴性。当然,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客观,此次调查随机抽取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民众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样本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的样本覆盖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暂无工作人。员以及退休人员,文化程度涉及从高中生以下至研究生以上各个层次。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样本分布比较科学,所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

  福州市民众对“食品安全与溯源”的关注度的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帮助我们了解福州民众对溯源系统的关注度,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是政府的工作,也需要群众的参与。只有民众都了解了食品溯源系统,真正去使用它,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我省的食品可追溯进程,为海西地区的食品安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监管。因此,本次研究调查了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以下是调查结果:

  46.7%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非常关注,50.0%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比较关注,只有极少数(3.3%)不关注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高。由此,可见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利民的实事。

  而近几年来,我国民众在经历了多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心中对市场上的各类食品的安全状况有所评价,就此本次调查的结果如下:

  肉类食品是民众“最不放心的食品”, 42.2%的民众认为目前食品市场内食品最容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是肉类,调查过程中很多民众反映近年来如瘦肉精等肉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肉类食品从养殖,生产,加工一系列的监管需要加强。肉类是我国人民主要的副食品,是人民生活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因此加强肉类食品的可追溯尤为重要。在肉类食品之后,民众比较不放心的是乳制品和水产品,分别占25.0%和23.4%。

  我国的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突出成绩,但是食品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假冒伪劣产品频频出现,重大食品中毒事件也屡禁不止。例如,不少商家使用福尔马林来浸泡海产品、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生石灰做豆腐皮、在火锅中加罂粟壳,以及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也相继发生。

  同时,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病原体和微生物的污染;有害疫病和生物的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及周边国家的疫情也频繁发生。并且,近几年在市场上出现的在食品中加吊白块、在面粉中加增白剂、用激素喂养鸡鸭以及在蔬菜上施剧毒农药、在水果上喷施膨大剂、催熟剂等现象也成为牵动人民群众心弦的重要因素。

  接连不断出现的食品事件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人们也不禁要问:食品是否还有安全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食品危机带给我们的挑战,切实研究食品的不安全问题,同时采用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隐患,构建一个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

  通过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严峻形式的研究,专家认为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安全法》所监管的范围过于狭窄,仅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问题做了规定,但是没有包括种植、存储等环节以及有关食品安全的食品添加剂、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然而食品安全却涵盖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部过程,因此,食品安全监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盲区并带来了诸多譬如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

  (2)监管模式分段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分工不明确。由于管理构架、行政成本、职责划分以及部门协调等诸多原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问题尚不容乐观。同时,政出多门,多头执法,职权交叉和责任真空的出现也在所难免。并且,从我国的特殊国情来看,政府部门与商业机构关系密切,也很容易造成一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现潜规则。

  (3)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存在缺陷,缺少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由于我国法律没有行之有效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所以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广泛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

  例如棚式蔬菜,不少菜农为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往往超量喷洒农药或通过使用高激素等,使农作物超常生长。但是,由于这些化学药品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作物和食品中可长期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身造成了极大威胁。

  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管道、塑料管以及部分铝制材料等极有可能将有害物质带入食品。并且,不少食品在高温烹饪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另外,在食品储藏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产生的过氧化物等化合物,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以及新型材料和生物技术也相继出现。这些高科技技术的使用,使直接作用与食品的物质逐渐增多,这些已经成为人们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简言之,食品不安全因素极有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不安全问题,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性问题不仅已经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而且还直接影响了生产经营者以及众多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食品安全性。

  要切实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污染于资源端,同时,农业、质量技术监督以及工商、卫生等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整顿和规范我国的市场秩序,从而净化食品环境,使食品不安全因素以及食品污染远离我们的餐桌,保障人民利益。

  法律建设是食品安全体系的外在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行政执法应该与司法机关等部门联合起来,从源头、生产、加工、储藏、包装等环节控制食品污染,同时也应加大惩罚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市场监督力度,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造成职责交叉以及不少真空地带的出现,给不少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我国应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在我国政出多门的情况下,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应起到协调作用,同时也应该改变部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使其向相对统一集中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建立一个有权威和效率的协调机制。

  为了应对食品危机带来的挑战,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修订《食品卫生法》,使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能够真正围绕“食品安全”这一核心加以建设,并以加强食品安全为宗旨切实投入实践。同时,也应该完善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框架和各部门职能,保证食品安全。

  我们应该积极吸纳国际上的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对我国的食品加以监管。同时也应该不断拓展新的领域,提高科技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在多方面对食品进行研究,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性,使食品问题不再困扰人心。

  由此看来,食品安全与人民息息相关,影响着全社会的利益。食品安全性的保障也是一项长期的并且艰巨的工作,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应该坚信,随着以上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定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1]樊永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关系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J].中医药杂志,2005(2).

  [3]曾铭,彭珊珊.食品安全性问题探讨.食品科学,200526(12).

  我国农村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的职责不明晰导致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执法过程中易出现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再加上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力量薄弱,一些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小贩,往往成为监管空白。农民的低食品安全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销售。

  1、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不明确。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农村食品监管的法规部全面,同时有关法律法规相互之间有交叉和矛盾,造成监管部门职能重叠。

  2、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视不够。由于农村经济本身就不发达,许多部门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历来对食品药品监管抱应付态度,而乡(镇)村一级经费本来就很紧缺,设施设备投入不足。这些原因直接导致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对食品药品的监管不够重视。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较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素质较低,食品药品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意识、卫生知识缺乏,辨别伪劣食品药品的能力较差。

  4、群众法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能力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时间短、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原因,深入农村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少,加之群众素质低,农村地区的食品药品供应网络不健全,人民群众饮食用药难以保障。

  构建农村多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农村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农村群众、乃至整个国家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及时发现农村食品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并揭发食品安全违法和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在源头上和过程中能达到安全标准。同时,在公民权利逐渐得到保障、公民社会不断成长的形势下,政府行政合法性的来源转而更多的依靠社会管理的质量。

  1、建立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的责任,需要科学统筹、统一调控、形成合力。各相关部门应完善软硬件建设,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在网上及时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定期公布检测结果,实现信息共享。县和乡(镇)应建立分级、分线、分项食品质量安全负责制,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和村的职责。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并建立奖惩机制,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

  2、狠抓薄弱环节,加强对散装食品监管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加大审批力度,规范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加强依法审批、依法登记注册相关制度,严格把好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加强日常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

  3、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做好维权工作在目前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和监管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农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

  4、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强对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运用农村广播、电视和黑板报等宣传途径引导农村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

  为了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持续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应切实增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以构筑政府重视,行业自律,维权方便,全民参与的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1]袁小武.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控体系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2]赵燕.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 (32).

  [3]杜楠雅.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探析[J].北京农业, 2011 年 5 月下旬刊.

  [4]肖月强.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监管体系的构建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

  [6]张万亮,张涌 .农村食品安全应立足于监督网建设[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8).

  1996年WTO(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加强部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同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WTO在《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草案》中指出,“食品安全可增进健康,同时也是一个基本的人权问题。”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对此,我们应予以足够重视。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奶粉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20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继而诱发恶性肿瘤。

  2011年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事件迅速进入大众视角,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012年2月9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消息顿时引发国内媒体广泛关注,而素来以功能饮料著称的“红牛”成了众矢之的。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存,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着密切关系。以食品原料的构成为例,食品原料构成决定者和食品原料构成检测者如果进行合谋欺骗,这样很容易进行食品有害添加剂的操作;当工作人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容易使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遭到威胁;有心机者可能会趁机破坏内部控制,通过不正当手段讨好部分成员,做出违法的事情。

  (二)过度追求低成本策略。企业为了实现高利润,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刻意追求成本最低化,而忽略了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以地沟油事件为例,收购的地沟油每吨是5,500~5,600元,加工后的“食用油”就可以卖到每吨8,100~8,300元,去除各种成本后,纯利润每吨即可获得500元左右。这样的高额回报,带来道德上谴责的同时,严重影响了我国公众的身体健康。

  (三)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食品安全问题的屡屡发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增强。当食品初步出现质量问题时,企业并没有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而是低估了财务风险。

  (四)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利润最大化是基于历史的角度,反映的是企业过去某一期间的盈利水平,并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当加工商受到利益的驱动,提供一些质量有缺陷的食品时,企业并不能够通过当前销售情况,及时发现财务危机。

  (五)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可靠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问题,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失败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常常是不健全的,主要表现在:缺乏预算控制系统,或者预算控制系统不健全;缺乏现金流量的预测;没有成本核算系统;对资产价值的估价不当。不健全的会计信息掩盖了食品安全问题,使财务风险不断累积,直到危机爆发。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控制度可降低企业风险,有效遏制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内控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尤其是生产循环内部控制不完善,容易产生风险,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具体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可预见时期制定的,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内控制度有失效的可能,如果不相容岗位员工串通起来合谋欺骗,这种风险很难防范,故企业应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完善内控制度设计。另外,企业还应营造并保持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建立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而言,搞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就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所谓财务管理就是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通过各种科学管理方法达到对企业资金活动和价值形态进行管理的目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这就提醒了财务人员,要加强财务方面的工作,及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做出有效预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防范不安全因素的出现,避免给企业财务带来无法挽回的局面。

  (三)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企业应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应对水平。开展产品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制工作,对某些特定时期的质量指标或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及时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迅速对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必要部署和落实,从而有效防止危机的发生和蔓延,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持续稳定。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面临日益波动的市场环境,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针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正确的管理机制,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使食品保质保量,从而降低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困境。

  在维护食品安全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开创出食品安全新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保障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势头。

  [1]孙耀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9.2.

  [2]杨欢进,牛建青.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9.5.

  [4]李秀云.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实证分析[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1.3.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百度搜索食品安全其检索结果高达八位数,可见食品安全的受关注程度。2009年到2015年度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食品安全已经连续四年登上榜首(2012年-2015年)。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如此受到关注?事实上,从2005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005年的孔雀石绿海鲜产品,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10年的地沟油,2011年的瘦肉精、塑化剂,2013年的镉大米、毒生姜,2014年的过期肉,2015年的僵尸肉,2016年的餐饮O2O行业的黑餐厅问题。十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国人对食品的安全性失去了信心,最近,有两组数据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一组是调查数据:有77.8%的人对食品没有安全感;一组是检测数据:国家质检总局我国食品检测合格率超过90%。换句话说,国人对食品的可信度不足30%,这与合格率相去甚远。为什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主观感受与之差距甚远呢?因为食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与人类健康生存息息相关。媒体上每曝光一个问题,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一段时间连续出现多次问题,就会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深深担忧。为正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比较。纵向来看,改革开放前,食品种类单一、供应短缺,维护其质量安全相对容易。今天食品种类繁多,消费量巨大,但是相对于数量的扩张,安全保障未能及时跟上。从横向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发展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这一点我国正在努力追赶缩小差距。

  自2005年来,各种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屡见不鲜。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也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进程中。这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多发易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食品产业小、散、乱突出。生产经营者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给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其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大了违法违规的概率。其三,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不把犯法当回事。其四,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与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相比,监管执法存在短板和盲区。监管人手不够,执法装备匮乏,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最后,有的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1]。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如何确保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政府部门、企业方和公众的协同作战。

  虽然问题食品的出现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逃过了政府监管。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是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子疯狂逐利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分段监管是为了形成合力。实践中,一些部门相互推诿,出现监管不力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加强综合协调,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完善职权清晰、制度完善、支撑有力、约束有效的监管体系。以下几个方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其一,优化监管体制。国家应该按照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要求,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议事协调机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其二,完善法律标准。国家应该修订一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国家标准,加强相关法律立、改、废工作,尽快完成标准清理整合,强化标准公信力,形成严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体系。其三,充实监管力量。力量不足是制约监管的直接原因。必须加强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推进监管队伍标准化[2]。其四,强化技术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是关键,而最基础的技术就是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管理,健全评估预警制度。其五,严格问责追责。政府应该制订相关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厉问责。

  企业是食品的生产经营主体,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责任。当出现问题食品时,企业不仅会被政府部门严惩,也会受到市场惩罚。三聚氰胺致三鹿破产、黄曲霉毒素使蒙牛股价大跌,都表明保障安全对于企业是何等重要。为了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应该将这几方面落到实处。

  其一,严格市场准入。目前国家已制定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三类许可审查制度,今后应继续严格行政许可,同时适度提高门槛,强化证后监管,稳步提升食品企业素质,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其二,建立追溯制度。为食品配备身份证,记录该食品的一生,是实现全程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应进一步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延长追溯环节,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其三,完善信用体系。应当全面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其四,加大惩处力度。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食品安全犯罪处罚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可判处死刑,并且取消了罚金数额的限制,为加大惩处力度提供了一把利剑[3]。

  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力量。具体来说,就是普通群众、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各方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阵容。公众参与保障食品安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

  其一,广大群众积极举报。2011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出台《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鼓励食品安全举报。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这场保胃战中,压缩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间。其二,新闻媒体加强监督。媒体是监督食品安全违法现象的重要渠道。今后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敢于揭露食品安全违法活动。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敏感性强,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避免失实报道。其三,行业协会的主动引导。实践证明,行业协会良好的自律机制可有效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行业协会也应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法律,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十年间沸沸扬扬,热度不减,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巨大。十年问题,十年整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时间解决了温饱问题,此时我们也一定能够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相信随着各项法律政策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厨房,食品进口安全之路会越走越顺畅。

  [1] 欧志葵;熊汉玲;;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频频重演?[J];今日国土;2011年05期

相关推荐
  • 盛煌娱乐注册-唯一首页
  • 主页、宏海国际娱乐注册、主页
  • 主页,【高德娱乐】/主页
  • 首页〞优游挂机APP下载〝首页
  • 宏海国际娱乐注册-注册
  • 速盈娱乐-注册首页
  • 恒煊娱乐-网址
  • 首页!【火星注册】!首页
  • 傲世皇朝注册平台-登录
  • 永盈会网址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