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新闻详情
大摩注册-首选网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03 20:58    文字:【】【】【

  大摩注册-首选网站赫赫有名的“中华药都”——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也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区。2012年9月8日,国家药监局网站通告:安徽省亳州市12家企业的中药材饮片存在染色和增重问题。中药饮片即经炮制的中药材。这些企业涉嫌以化工原料金胺O(盐酸氨基四甲基二氨基苯甲烷,俗称金丝雀黄、碱性槐黄)、金橙Ⅱ(OrangeⅡ)合成色素对中药材进行染色,用铝盐和镁盐加重,并在药材中掺假。国家药监局已责令严重违规的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停产整顿,收回6家企业的GMP(良好作业规范,制药企业必备)证书,并对12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

  染色和增重并非技术含量很高的操作。如对黄连切片进行染色,以水溶性染料浸泡即可;增重,即以氯化钠、明矾、硫酸镁等高浓度的溶液浸泡切片,晾干后,金属盐结晶在切片表面和内层。如果药材质地疏松的话,可以附着大量金属盐。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告诉记者,这些操作简单到普通农民也可以做到。事实上,染色和增重基本为农民或个体商贩所为。

  据介绍,比较严重的“乱叫”,跟中药材的地区习惯用药有关系。地区习惯用药是一种同名异物现象,即具有大致相同功效的药材来源不同。例如,山药这种药材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而在湖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山药则是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干燥根茎。地区习惯用药的存在给不法药商制造了很多生产假冒伪劣中药材的机会,消费者也可能由于误食某类同名药危及身体健康。

  另外,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还存在界定标准问题。市场销售的中药材,应该是未经切制的。但有相当一部分药材在产地就做了趁鲜切片晒干的初加工,否则会烂掉。对于这类产品属于饮片还是药材,各地说法不一,致使市场监管不易把握。如按饮片管理就要进饮片厂加工生产,但众多药材产在深山、边远地区,建厂客观上存在很多困难;如按药材管理又容易造成市场上销售中药饮片的乱象。

  对众多中药饮片企业而言,目前正处于新版GMP的过渡期(即新版GMP尚不具有强制性),此次整治正好是弥补过渡期的空档。新版GMP过渡期不超过5年,奇正实业集团董事长、陇药产业协会会长雷菊芳最近表示,到2015年药品生产必须符合新版GMP要求,届时中药饮片企业将关闭50%。这意味着中药饮片企业将重新洗牌。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通过GMP认证的饮片企业多达891家。但有报道称,其中500多家企业或已退出市场,或直接从作坊采购饮片贴上企业品牌出售,或出租生产许可证和设备给不法商贩。

  而对于经营中药材的商户而言,根据《安国市人民政府中药材市场准入制度(试行)》的规定,凡是2012年5月1日后申请进入药材中心交易大厅经营的商户,必须先向管理单位登记备案中药材仓储地点、库房数量和库存中药材品种等信息,经食品药品监管局验收合格后签订《中药材经营质量保证书》,才能获得药城管理局颁发的摊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

  安徽亳州素有“药都”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其“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药材专业市场[1]。故亳州的中药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中药市场发展情况。为深入了解亳州药材市场的实况,增进对国内中药发展现状的认识,我们于2012年9月15日赴安徽亳州做了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现就考察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经营模式分为两大主体。一是交易大厅的摊位销售:交易大厅分为两层,有数千个摊位,商贩多为当地居民或来自各地的药农、药商,主要进行各类散装药材的批发销售,基本不接受零售。交易大厅二层除固定摊位商贩外,还有部分零散药材销售人员,交易时间短。交易大厅一层均为固定摊位,交易时间较长。二是围绕交易大厅外四周的商铺销售:与交易大厅摊位不同,各商铺有自己独立的店面和商铺名,通常为某药材的直销店或专营店,其销售大多为冬虫夏草、藏红花、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材,该类店铺提供不同规格和质量的某种或某几种中药材的批发或包装零售,也提供异地发货服务。此外,在交易市场周围,还零散分布着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展示厅、中药材信息服务部、中药药械器具经营单位、中药材包装销售点,以及搬运、寄存、饭店、旅社、金融、邮政等其他服务组织,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贸易体系。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由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开办。2003年,亳州市政府依据“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规范经营、政府监督”原则,建立了中药材市场管理体系,后与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签订责任书,成立了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直接管理责任单位,确保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有序经营。

  交易市场人多杂乱,除药材商贩外,还有不少贩卖各类餐饮食品的商贩,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与一般的集贸市场不同,中药材作为交易商品有其特殊性,故应在各方面注意其他物品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另外,整个交易市场虽偶尔可见市场管理人员走动,但并未见其发挥真正作用,市场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建议管理部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据调查,交易市场上很多药材都经过熏硫处理,但药商并未标示,甚至将熏硫的药材标明为“无硫”。在传统药材采收加工过程中,有的品种会用硫熏来防腐或改变药材色泽,但其中残留的硫对人体有危害 [2]。因此,监管部门应对此做出相应检测规定。在药材规格上,虽有统、选之分,但各摊位标牌上并未明确标注规格。部分有产地、年限的药材,很多药商对相关信息却并无确切掌握,或故意将不同质量和产地的药材混杂在一起,以次充好。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部分药材的伪品和禁用的药材,如关木通。作为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各类中药材作为中药饮片原料由此流向全国各地药厂、药店、医院,其药材质量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建议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执法,确保药材质量。

  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将从今年11月9日开始。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本市2014年高考报名将不再采集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和市级以上单学科竞赛优胜者这两项信息。此外,从2014年起,高中阶段获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应届生将不再享受加分投档,少数民族考生由加10分投档调整为加5分投档,烈士子女则由加10分投档调整为加20分投档。(许洋 22)

  随着近年来岛城房价的一路飙升、房价“万元线”的一路向北,在青岛市区买套刚需房的花费也早已超过百万。而在市南区东部、崂山区西部正在建设的一系列海景房项目,100万元或许连一间卧室也买不到。连日来,通过采访我市市南区、崂山区多个正在建设的海景房住宅项目,记者发现,多数项目每平方米已超过4万元,而单价最贵的绿城青岛深蓝中心项目,251套海景房每平方米定价预计将高达7万元起,一套最小户型的住宅总价也在2000万元以上!(22)

  1.中药材出口走畅,呈上升之势。目前,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选择自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用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顺应了世界医药的发展趋势,中药材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我国已加入wto,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多,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预计2004年中药材出口仍将呈走畅上升之势。

  4.受灾减产减收品种供求偏紧。2003年从夏末至秋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长达数月的阴雨连绵,致使部分根茎类、果实子仁类和全草类药材减产减收,价格上涨。具体品种有半夏、白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白芷、桔梗、防风、香附、知母、射干、黑芝麻、芡实、酸枣仁、栀子、车前子、茺蔚子、野菊花、菊花、玉米须、蒲公英、地丁、半枝莲、马齿苋等。

  5.补益保健类药材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通过“非典”疫情,人们更多关注增强免疫力,补益类保健品需求旺盛,呈稳步上升之势。如各类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熟地、何首乌、巴戟天、刺五加、覆盆子、金樱子、山萸肉、淫羊藿、肉苁蓉、冬虫夏草、灵芝、鹿茸、黑蚂蚁、海龙、海马、海狗肾、紫河车、蛤蚧、桑螵蛸、阿胶等。

  6.野生动植物品种货俏价仍高。许多野生动植物品种因生态环境变化和连年无序大量捕捉、采收,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桔竭。货紧走俏仍呈高价位的有:天然牛黄、猴枣、马宝、熊胆、蟾酥、天龙、海龙、田鸡油、龟板、刺猬皮、斑蝥、红娘、虻虫、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软蜂房、野山参、雪莲花、节菖蒲等。因需求旺盛继续上涨的有:麝香、蝉蜕、桑螵蛸、海马、海狗肾、野生丹参、羌活、白及、秦艽、刺五加、苍术、蒲公英、黄草、石斛、猪苓、冬虫夏草、阿胶等。

  7.冷背品种供不应求缺口大。2004年常用大宗品种和较常用的一般品种真正缺口大的不多,仅有半夏、麝香、黑芝麻、马齿苋、水蛭、茯苓、猪苓、桑螵蛸、冬虫夏草、蝉蜕等。而许多用量小的冷背品种因常不被大家注意和重视,经常出现紧缺断挡、有求无供。如红大戟、茺蔚子、蛇蜕、象皮、五谷虫、人指甲、蝼蛄象牙、苦丁香、桔霜、百草霜、墓头回、鬼箭羽、木槿皮、土槿皮、藤黄、藜芦、紫梢花、橘络、落水沉香、高山玉桂、苏合香、安息香、龙涎香、千金子、纯铜绿等。

  8.常用大宗品种苦乐不均。常用大宗中药材供不应求的品种在前第7项中已有述,大部分品种供求基本平衡,价格趋稳。虽有受灾减产或减种的,但因陈货库存较丰,或虽主产地减产减种,而次产地、新产地增产、扩种和炒作等因素,药价时有波动,但升降幅度也不会。如人参、党参、黄芪、玄参、三七、甘草、当归、元胡、生地、山药、大黄、云木香、家种柴胡、远志、川牛膝、紫菀、木瓜、枸杞、大茴、花椒、山茱萸、吴茱萸、砂仁、山楂、连翘、枳壳、枳实、陈皮、牡丹皮、红花、菊花、金银花、厚朴、黄柏、肉桂等。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或下跌的大宗品种有白芍、川芎、黄连、泽泻、天麻、板蓝根、贯众、蔓荆子、补骨脂、黑胡椒、白胡椒、佛手、大腹皮、槐角、石榴皮、木蝴蝶、夏枯草、款冬花、杜仲、辛荑花、玫瑰花、鸡内金、珍珠等。 利用。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应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医疗。国外,民众对中医的疗效越来越认可和兴趣。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推动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买卖、应用。其中,中药材集约式买卖交易造就了大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时代,民众迫切盼望通过网络能查询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商、中药消费者非常希望能利用网络查寻掌握中药材的行情信息,通过网上洽谈买卖交易。开发构建规模大,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占地175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铺面共有3980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玉林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畅,不利于客商业务扩展电子商务论文,不利于市场规范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背景下,玉林中药材市场没有构建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商务,无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消失。玉林中药材市场迫切需要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

  目前,国外,主要是西药网站,以新药品信息和广告为主,没有中药网站和相关的平台。国内,尚未发现大型专业中药材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多为综合性药品网站,中药材信息是网站的一部分,单独而专业的中药材网站少,规模小,功能少。构建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和查询、网上洽商和交易、质量检查、商铺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铺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挖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

  玉林中药材市场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化运作,就走上“业态提升、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产业促进”的改革之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实行市场+网络商铺+经营业户的经营模式。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实现长效科学规范管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的公平性、诚信度提升,市场运作效率提高,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得到增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向市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2)网上洽商和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提高商业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的商业竞争力。(3)有效对客商、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4)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

  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电子商务论文,技术成熟。有众多的成功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范例可供借鉴,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是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社会已普遍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网络良好行为习惯,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与一般信息网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行业特色明显。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大,集成九大功能系统,设置七十六个模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少。如:(1)网上交易中,不同企业、不同技术标准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实时传送、接收。(2)使用不同开发工具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并实现数据无缝互通。(3)复杂多样的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4)巨量数据并发处理机制设计。(5)多服务器分布处理响应。(6)平台交易数据安全技术。(7)中药材数据挖掘技术。(8)多媒体培训课件的设计与集成等等。

  网络信息应用模式的创新:(1)创建现代网络化中药材市场。(2)中药材网上交易。(3)创建中药材网络商铺。(4)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5)中药材交易资讯服务。(6)中药材种植资讯服务。(7)网络化市场管理。(8)网络多媒体中药材综合知识培训等。在实际开发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关键,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逐个攻关解决。

  一般认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主线是以徐闻、合浦等地为始发港的南海丝绸之路。玉林凭借境内南流江和北流江沟通南北的地理优势,成为我国南药北运的枢纽,是华南地区最早的中药材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后玉林中药材的交易,从街边地摊开始成行成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药材客商,逐渐形成气候。自2000年以来,玉林中医药企业数量、药市交易额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3年玉林药市交易额已达到73亿元。中药材产品除了销往国内多个省份外,还远销至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成为我国华南和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批发市场。

  相对于传统交易模式,线上交易具有交易面更广、成本更低、品质更高、风险更小等特点,符合交易双方的需求,倡导交易电子商务化不仅可以提高中药材交易效率,避免或减少中药材在经营企业之间长距离来回周转,降低成本,还能快速对中药材价格进行实时监控,调节供需关系,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并进一步促进中药材生产企业树立品牌。

  网上交易带来了种种便利,相关部门的有关政策也正着力推进中药材电子商务发展驶入“快车道”。比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鼓励采用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此外,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及2013年工信部下发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性。

  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也为采购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由于一种中成药往往需要十多种药材,各种原辅料几乎都是全国采购,每样药材都直接与产地对接并不现实。因此,企业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依赖程度也很高。”一些中药生产企业人士认为,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厂家可以采购到性价比较高且对成药质量有保证的药材原辅料,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玉林中药港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市场之一,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的中药材市场。早在80年代,玉林市火车站周围就出现了小型的医药市场,很多外地客商发现玉林人喜欢用药材煲汤,药材的市场需求旺盛,就在火车站附近进行药材交易。1998年12月,玉林建起了当时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国家最早批准的8个部级中药市场之一,也是广西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7500平方米,年成交额近10亿元。当前,市场贸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转口远销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是华南地区最早的中药材集散地。2009年3月,原市场整体搬迁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交易市场,规划用地175亩,投资成本6.5亿元,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整个市场由27栋大型商业楼组成,既相互独立,又有立体回形走廊相互贯通连接,总共有店铺2687间。市场拥有最先进设备的中药材检疫检测中心,形成以玉林制药和中药材市场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化新格局。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畅,不利于客商业务发展,不利于市场规范管理。2010年5月建成南方药都网和中药材天地网,据笔者了解,现在中药港内的各商家虽然多数都加入了中药材天地网并注册了相关的中药材买卖通账号,但是该网络平台的作用仅停留在为市场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上,真正能利用这一网络平台来实现中药材销售的商家很少。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背景下,建设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和查询、网上洽谈和交易、质量检测、商铺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户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挖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玉林中药材市场的这一现状是无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逐渐消失。

  玉林市属于中小城市,大部分市民和企业还没有养成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业活动的习惯,买卖方式依然很传统。市场经营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摊位定点销售方式,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和药商都不知道要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对中药材市场可以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不足,难以跟上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现在虽然已有部分年轻药商会在网上查找药材信息或使用网络交换信息,但是老一代药商还是占大多数的。电子商务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是需要大多数药商参与的,如何让老一代药商掌握电子商务技能是发展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必须解决的问题。

  玉林市本来电子商务人才就欠缺,而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了解中药材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中药材市场交易是传统产业,缺乏药材资源信息化的标准,药材特征的辨别与交易因人而异。科学规范化的措施和方法不多,无法满足药材资源信息化、信息共享化的要求。传统中药材市场经营以家族式经营方式运作较为普遍,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胜任能力都有相当的差距。市场管理粗放缺少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与规范对市场信息化建设影响很大,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玉林市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的开展。

  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诸如支付、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首先,应改变传统落后的交易习惯,让药商及企业从意识上接受网络及电子商务。其次,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并对药商进行电子商务技能的培训,逐渐让广大药商可以足不出户放心地把东西放到网上卖。

  中药材既是农产品又是药品,但是长期以来,中药材都是作为农产品进行加工和流通的,这就导致药材品质参差不齐,流通标准缺失,容易出现中药材造假、以次充好等问题。故应建立中药统一编码、中药材商品等级等相关标准体系并建立多个全国中药材产销信息采集点,对中药材产品进行信息采集,采用统一编码,为每批中药材建立唯一的溯源标识,形成完整连续的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溯源数据库,解决药材标准化生产问题。药材溯源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对中药材质量进行追踪,将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

  (二)第10、11项:抓好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推进药材规模种植;加强药材种植的信息收集和研发,发展一批适销对路的药材种植品种;重点发展商洲枳壳、黄姜等品种,其中,赣江两岸及有关乡镇要突出抓好商洲枳壳产业,山区及有关乡镇要以黄姜为主攻品种,同时可选择车前子、吴株萸、黄栀子、“三木药材”等作为发展品种。到2008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各乡镇除了完成药材种植总面积任务外,每个乡镇三年内发展100亩相对集中连片药材种植基地5个以上,其中100亩“商洲枳壳”基地2个以上。在全国批准成立的17家知名药材集散市场有选择的设立4个药材信息网点,及时向县里反馈药材市场行情;成立药材种植研发小组,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药材种植品种。

  1、成立了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发小组;对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发展规模作了统一部署,层层落实;制定了各项工作措施、保障措施和乡镇中药材年度考核细则,由组长统一指挥,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完成中药材种植产业各项工作任务。

  近年来,亳州市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实现税收7.88亿元,增长40.18%;完成固定投资87.3亿元,增长18.9%,达基地年度投资任务目标的101.5%。

  亳州市制定出台系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快基地骨干企业培育进程,组织安排珍宝岛九洲方圆制药、九方制药、为民药业、修正药业等12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的申报。积极构建亳州市药品品种转移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动药品品种生产技术转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产值超1亿元的药业企业83家,同比增加20.3%;1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5亿~10亿元的企业7家,2亿~5亿元的企业23家。形成了同仁堂饮片公司、济人药业、源和堂药业、广印堂药业等26家龙头骨干企业。

  促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在亳州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浙江大学举办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政策分析和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芍花堂药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安徽亿安股份有限公司在植物消毒液和抗(抑)菌研发领域共同设立院士工作站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全市共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5家,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部级中药材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普仁药业“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自动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省科技厅备案[1]。2016年,全市药业企业申请专利1 534件,其中涉药专利569件,授权发明涉药专利78件。芍花堂药业与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团队开展“药膳素”系列产品开发;源和堂药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药品研发创新技术平台”;为民制药与安徽华康科技公司合作从事400个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研究工作;敬道药业引进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团队建立了青蒿素提取生产线多人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2016年又有3 000余名考生参加执业药师考试。

  亳州市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15项,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分类标准研究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完成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安徽中药材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知母栽培技术规程》《紫菀栽培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已实施;新修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桔梗》和《白芷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白芍初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已通过评审,即将实施。

  2.1.2 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科研实验基地,建立中药材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验室。搜集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操作性强的大宗道地药材种植规范,成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心,集中培育一批具有中药材种植资质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种植专家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对外种植合作,输出中药材种植技术。

  2.1.3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鼓励和支持知名药企来亳州市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种植政策资金扶持,增加市、县(区)级政府配套资金,推进亳芍、牡丹、桔梗、白术等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探索推行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亳州市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积极申报“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高道地药材生产附加值和生产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培育“亳药”种植品牌[2-3]。

  2.1.4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亳州市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对亳州种子种苗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有l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壮大3~5家基础条件好、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企业,扶持其选择10个大宗地产主导药材种类,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 333.33 hm2以上,切实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2.2.1 完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引导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健全完善中药材、香料、种子种苗、保健食品、中药花卉、药包材及中药机械等细分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制定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产药材市场、中药材初加工等分类市场的专项管理办法。创新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资源,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支持涉药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会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2.3.1 促进地产药材初加工规范化发展。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在乡镇、种植专业村、规模化种植基地附近建设一批地产药材初加工企业。研究出台初加工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初加工产品范围,制定初加工产品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规范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药材初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4]。

  2.3.2 提升中药饮片加工业竞争力。培育饮片龙头企业,推动土地、财税、金融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支持在市场、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吸引综合实力强、有产业关联、致力饮片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入驻亳州市,引导鼓励亳州市现有饮片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饮片加工炮制、贮存运输、生产器械、包装材料等技术及设施设备的研究;积极参与全国饮片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增强亳州市在全国饮片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线 促进中成药制造业壮大。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支持中成药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将中成药制造列入药业招商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坚持项目带动,吸引全国知名制药企业进驻亳州市,依托大型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亳州市中成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中成药项目建设;培育中成药大品种,以葛酮通络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自主创新产品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内涵,加强品种规划、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品牌;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引进和开发,充实和储备优质品种资源,积蓄持续发展能力[5]。抓好重点项目,增强中药产业发展后劲。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好项目支撑转型发展,围绕国家、省、市支持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中药博览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推进存量项目扩张、对增量项目加以培育,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4 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茶、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健酒等的生产;着力加快开发和生产以参、茸、虫草等滋补保健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保健品;积极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杀菌剂、中兽药、药用辅料、药包材、制药器械等中药关联及配套产业。

  中医药在世界中医药学中自成一体,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所形成的民族瑰宝,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中药是中医的基础,我国历代中医都对所用药材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中药品种多是植物药,所以不同的地理要素对中药材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所谓的就有特殊品质和疗效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通常是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因而道地药材被用作优质药材的代名词,认为是经过历史上临床疗效检验而被评价为质量优良的药材”。因此,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例如,《图经本草》对药用大黄的描述:“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文者佳。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藩大黄。”

  道地药材卓越的疗效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道地药材中某些有效成分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产地的相同品种。品质上的优越性加上当地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加工方法或文化要素共同形成了道地药材强大的市场口碑。特别是在现代最求纯真自然地消费文化背景下。良好的市场口碑带来的是道地药材的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必然会引起明显的负向的外部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搭便车行为”。道地药材具有良好的市场优势,但并没有相关法律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保护,这就使得道地药材的声誉像是一种公共的,免费的午餐。

  从上述我们可知道地药材对产地和加工方法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市场逐利的背景下,市场主体变开始寻求更低的成本,提高竞争力,并不可避免的引起不良市场行为。通常产生的不良市场行为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甚至引进外地相同产品进行假冒,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农民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也往往产生滥用农药,不按传统方法进行加工等损害产品品质的问题。市场中泛滥的假冒或残次品只是道地药材市场变成了典型的“柠檬市场”,进一步压低了真正产品的价格,甚至损害了道地药材的声誉。给当地农户增收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地理标志(geographicial indication)是一种标志性知识产权,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表示某商品的地理分布和来源的一种记号、标识或符号。”我国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地理标志是指表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另外,1994年4月的乌拉圭回合中TRIPS协议第22条明确规定:“某一货物来源于一成员的领土或该领土内的一个地区或地方的标记,而该货物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实质上归因于其地理来源。”

  对比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不难发现,两者都是自然要素同人文要素的结合,而且主要标的物主要是植物及植物产品。不论是地理标志产品还是道地药材都对特殊产地的自然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是特定产品品质的保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道地药材已经被广泛认可,并且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产品文化。这与地理标志认证对产品人文要素的要求是相似的。同时,道地药材同地理标志一样受其地域性和文化因素形成方面的影响,都是一定范围内人所共同享有的一种“财产权”,并不被某些个人或企业所享有。道地药材的生产者,在道地产区长期共同生产和生活,积累了大量关于道地药材特有的选培、种植、采摘、加工、炮制、储存等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成为道地产区广大道地药材生产者的集体知识,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当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这种集体性也使道地药材变成了标准的“公共产品”,容易引发不良市场行为,不利于产业化组织。例如相关市场主体会为通过降低产品品质、掺杂掺假、甚至以假乱真,从而损害了道地药材良好的市场口碑。从长期来看,此类行为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势必会影响到相关道地药材的市场价格,最终使种植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失。同时,各个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具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市场中很难通过相互协商的手段达成全体成员共识,即便有相关的生产和经营协定也并不能非常有效的约束少数人的投机行为。

  法律意义上的地理标志在我国是一个舶来概念。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从《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等国际条约中引入地理标志的概念和法律制度,用以保护我国特色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及适应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规则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和交流,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基于上述,道地药材通地理标志在内容和主体上的相似性,在道地药材的保护中引入地理标志制度,解决道地药材没有法律制度保护的尴尬是一条非常有效地道路。

  近年来,在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良好的氛围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药材种植业初具规模。一是近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种植面积约占全区种植总面积的1/5,位居全区第4;二是近年来**中药材产量和产值稳步上升。到2017年,**市中药材总产量超12万吨,销售收入超11亿元,位居全区第5位,成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三是种植品种基本稳定。近年来,**中药材种植品种主要有八角、肉桂、穿心莲﹑橘红、天冬、泽泻、鸡骨草﹑金钱草、凉粉草、金银花、莪术、山药、牛大力、石斛、沉香、黄栀子、何首乌、猫须草、生姜、葛根等40多个。其中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有:穿心莲、橘红、山药、天冬、莪术、铁皮石斛、八角、肉桂。四是中药材种植模式多样。近年来,**中药材种植模式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参与种植的主体除了农户以外,企业也进入了中药材种植的行列。其主要的种植模式有以下几种:农户种植的模式;合作社+农户种植的模式;企业租地种植的模式。五是中药材基地化种植程度较高。目前**主要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有:兴业的穿心莲、天冬、莪术基地;陆川的橘红基地;博白和容县的山药基地;福绵的天冬、莪术基地以及全市各县(市、区)均大量种植的肉桂和八角基地等。(见表1-1)六是中药材购销交易活跃。

  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经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工商局批准的首批八个部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目前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广西唯一、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有经营户800多户,从业人员600多人,日常交易品种1500多种,是全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购销辐射全国,转口远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2017年,市场交易额达到300多亿元。(含香料)

  1.龙头企业带动乏力。中药材多年来一直是农户散户独立种植,个体连片规模种植少,在种植、深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尤其是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跟不上市场需求步伐。导致一些道地药材的优势未能很好发挥,道地药材生产逐渐萎缩,中药材生产没有摆脱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低,没有统一标准,质量参差不齐。2017年,**中药港中药材市场从业户数1160户,实现税收入库3013万元。多数为散户零星纳税,缺少稳定的纳税大户。

  4.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中药制药方面是短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受到极大限制,中草药销售停留在农贸模式上,品位较低,种产销没有形成产业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意义的药材市场有被萎缩、被淘汰、被边缘化的可能。我市大部分制药企业因为研发人力成本、科研平台等投入过高,科技支撑力不足,因此新药创制和优势品种的二次开发相当薄弱。健康养老、休闲养生等服务业尚未形成体系。

  1.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一是树典型示范。在乡镇种植基地选择立地条件好的退耕还林地,采用林经、林药、林草间种,乔、灌、药、经、草立体栽培,长、中、短结合的模式,新建5个以上中药材栽植精品示范基地,如在仁东镇、仁厚镇在现有的中药材种植基础上打造成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利用城北寒山脚下的有利环境,打造千亩中药材基地。二是帮扶发展大户。大力发展种植、加工、运销专业大户,通过大户帮扶,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三是优化品种布局。品种选择上以本地产中药材等优良品种为主,适当引进外地优良品种,要按照适地适宜的原则,将各类种子、种苗合理分配到各发展片区。

  从本省情况看,湖北发展中药材产业步伐加快、成效显著。但从全国发展形势看,其他一些省市近年来重视程度更高、发展速度更快,成效也更为显著,湖北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被赶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从资源、历史与发展基础看,湖北中药材产业应有更大作为,尤其是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完全可以将中药材产业培植成新兴的农业产业,为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湖北在借鉴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湖北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有近四千种。很多中药材生长对环境要求严格,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材,对环境条件要求更为苛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明显存在只看市场、只问价格,不看环境、不重质量,盲目引进、跟风种植等倾向,一些不适合种植药材的区域,也忙着发展中药材,一些对环境要求非常特殊的中药材,被盲目引进到新的地区种植,中药材的种植范围被无限扩大。其结果是,有的中药材在新的环境“水土不服”,直接导致种植失败;有的虽然能够生长,但没有经济产量,或者药用成分含量不达标,没有药用价值,根本无法进入市场;有的则因种植面积过大,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明显下滑,甚至暴跌至“无人问津”。在近期召_的全国中药材生产交流培训会上就有专家指出,由于盲目扩大人参种植面积,本来价格昂贵的人参,将来也可能卖出“萝卜价”。

  鉴于目前形势,湖北省在发展中药材上,首先要作出明确的产业规划。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及市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湖北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重点品种和适宜规模。面对湖北广阔的种植区域和众多的品种,要坚持有取有舍、有保有压,注重道地、以质取胜。把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在最适宜地区,种植最适合当地的“道地”中药材,同时根据对市场的研判,确定每年的指导性种植面积,进而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巨大损失。

  选用优良品种,对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通过选育、推广、普及优良品种或杂交组合,产量与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在我国一直是薄弱环节。药农能够选择的优良品种很少,绝大多数药农种植的都是“自留种”;有的则受虚假广告宣传诱导,购买了所谓的“优良品种”,种植效益不佳。品种杂乱、良莠不齐,导致药材产量不高、质量差异较大、标准难以统一,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药材品种选育、审定、推广工作已引起部分省市高度重视。湖北省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研发能力较强,后发优势明显,近期应针对重点品种,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加大新品种(组合)选育力度,争取早日筛选或选育出一批中药材优良品种(组合);要将中药材新品种的审定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规范新品种(组合)的审定与推广;要抓好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优质种苗,使湖北省中药材早日用“良种”取代“自留种”“伪劣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中药材种植缺乏明确的技术标准或规范,老药农种药主要依靠传统技术与经验,一些新药农既无“老经验”又无“新规矩”,不懂技术、盲目种植问题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到药材的产量,更影响到药材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市场对一个地区中药材的认可度与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制定技术标准,明确技术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虽然湖北部分中药材产区针对重点药材品种制定了一些种植技术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但从全省情况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几个相对统一、大家认可,上升到省级的技术标准;二是有的标准只停留在纸上,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真正实现标准化种植的面积和比重还非常有限。

  要使湖北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就必须在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上狠下工夫。一要统筹全省技术力量,对确定的重点品种,已有地方标准的,要组织专家与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上升为省级标准;尚无地方标准的,要落实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尽快起草、形成标准。“标准”有胜于无,因此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台湖北省主要中药材系列种植、加工技术标准,使湖北的中药材生产尽早实现有“标准”可依,用“标准”规范技术、指导生产。二要对形成的“标准”,根据科技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使“标准”与时俱进,保持“标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三要结合当前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将“标准”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对药农的引导,使广大新、老药农充分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抓好重点药材品种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标准”落实;要充分发挥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经纪人等新型农业主体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将“标准”传播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要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使湖北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进而使湖北中药材的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产量、品种与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专业人才匮乏,是湖北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短板”。湖北虽是农业大省,农业院校众多、农业人才济济,但真正从事中药材品种选育、种植、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专业人才却很少,特别是在基层,一些市县、乡镇虽有一定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但几乎找不到一个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非常内行的技术人员,有的即使成立有“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等机构,但人员以行政管理为主,精通业务的很少。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指导、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队伍,这对湖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是非常不利的。

  为此,要加强湖北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对确定的重点中药材,要明确一个专家,组建一个团队,拿出一笔经M,针对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与科技服务,逐步培养一支“懂行”的队伍。要注重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对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市县、乡镇,每年从中挑选出肯钻研、能吃苦的中青年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交流,使其相关知识与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培养一支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技术队伍。要针对从事中药材研究与指导人员环境艰苦、付出更多这一实情,对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设立专项津贴予以奖补,调动基层人员从事该行业的积极性,稳定技术队伍。要在大专院校开设中药材专业,以满足湖北中药材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源源不断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要抓好新时期新型主体的培植。要解决好“老药农”逐步退出后种药后继无人的问题,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一代“药农”,力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支持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壮大与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与示范作用,带动整个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要利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这个机遇,引导非农资本投向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近年来,湖北省不少市县也已建成或在建中药材交易市场,但由于力量分散、势单力薄,还没有形成一个在全国真正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这与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交通区位优势是不相称的。湖北省要在中药材市场建设上有所突破,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要整合各市县力量,充分发挥湖北九省通衢优势,在全省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良好的地方,建设省级中药材交易市场。这样可以避免各地小而散的重复建设、无序投资。只有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湖北才有可能建成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能与国内“四大药市”匹敌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而拉动整个湖北中药材产业发展。

  湖北的中药材产区,主要分布在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等边缘山区,药材种植基地更是集中在交通、信息相对不便的高山、二高山地区。市场多变、信息不灵,对变幻莫测的中药材价格把握不准,是广大药农种药时最担忧、最头痛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山区交通、信息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网络的不断延伸,此状况有所改观。但与其他产业相比,信息不畅、真伪难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中药材产业上表现仍然十分突出。

  为促进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应尽快搭建起权威的省级中药材产业服务平台,一是做好有关政策宣传,为全省提供指导性生产意见; 二是权威的市场走势、价格分析等信息;三是为广大药农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开展农资、种苗、加工、销售等信息服务。只要信息渠道畅通了,服务跟上了,药农吃上了“定心丸”,就能坚定发展信心,避免盲目种植带来的损失。

相关推荐
  • 盛煌娱乐注册-唯一首页
  • 主页、宏海国际娱乐注册、主页
  • 主页,【高德娱乐】/主页
  • 首页〞优游挂机APP下载〝首页
  • 宏海国际娱乐注册-注册
  • 速盈娱乐-注册首页
  • 恒煊娱乐-网址
  • 首页!【火星注册】!首页
  • 傲世皇朝注册平台-登录
  • 永盈会网址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