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新闻详情
BET9注册-哪个旗下的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18 00:25    文字:【】【】【

  BET9注册-哪个旗下的”针对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权威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如上分析。

  此次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规定,重要商品必须进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涉及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居民消费必需品。这是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继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后,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此举措一方面说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下物价上涨形势严峻,另一方面这也是世界各国对全球价格上涨日趋突出进行治理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干预?关键一条是控制当前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基础上,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规范企业定价行为。”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特别强调,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在特定条件下实行的,也是自《价格法》颁布10年来,继1996年治理物价高涨和2003年应对“非典”后,第三次就稳定物价提出的紧急临时治理措施。

  1996年我国就曾对居民口粮、猪肉和牛羊肉、食用油、牛奶、鸡蛋、家禽等居民必需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等制度。2003年对防治“非典”相关商品和服务也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近年来,广东省对液化气、海南省对水泥也都实施过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在价格显著上涨情形消失后,将及时请国务院批准解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他指出,此次干预既是临时的,也有法可依。《价格法》第三十条规定: “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

  这位负责人特别解释说,实行申报和备案制度并不改变市场调节价格的性质。列入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的均为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政府干预是临时的,实行提价申报只是对提价的正当性进行审查,实行调价备案只是对调价的合理性保留干预的权力。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上述临时干预措施,各地既要加强对企业价格行为的监管,又要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创造必要条件,严禁以实施临时干预措施为借口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行为。”他说。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目前价格上涨较多的情况下,对部分市场调节的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进行必要的干预,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体现。”据其透露,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期间,相关部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和经营者建议并得到理解。

  “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事关广大群众生活,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据上述负责人强调,各地区要严格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确保今年CPI涨幅不高于去年涨幅。去年价格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今年要有明显下降;去年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年初预期控制目标的省份,今年也要严格控制;连续3个月月度涨幅突破全国涨幅的省份,原则上不得出台除环保收费以外的地方调价项目。

  国务院研究室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突出的是食用油、猪肉、化肥和能源等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目前食用植物油价格和猪肉价格仍在继续上涨。其中,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上涨到去年8月9日高点后一度回落,但去年10月底再度上涨,预计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今年春节临近。

  能源方面,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突出。如果按每桶原油90美元计算,炼油企业成品油每吨将亏损1000余元人民币。扣除原油生产和成品油销售盈利后,国内大型炼油企业每月炼油亏损近250亿元人民币。据国内外多家分析和咨询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油价将继续高位震荡,进一步上涨可能性增加。

  这位专家分析指出,目前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在他看来,全球价格上涨根源是石油涨价引起的食品涨价。由于部分玉米和食用油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加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小麦主产国因干旱连续两年减产,从而推动粮食和食用油价格全球范围内大幅上涨。

  去年12月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上涨83.7%、74%和12.7%。近两年来,玉米价格累计上涨110%、小麦 190%、大豆95%。按照去年1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全年原油、铁矿石、大豆三种物资进口数量匡算,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影响国内生产成本比上年约增加5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商品零售总额的5.9%。可以说,成品油、食用油、化肥、钢材涨价主要受国际市场影响。

  因此,该专家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价格上涨是国内外各方面矛盾积累和供需关系调整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采访中,权威人士分析说,目前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需求旺盛,“三过”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投资需求仍很旺盛,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危险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受成本推动,石油、铁矿石、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环保成本有所提高,资金成本明显提高,农民工工资和农村用工价格提高。

  据测算,去年涨价对今年一季度翘尾影响平均为5.3个百分点,考虑到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和服务类运输类价格上涨影响,预计一季度居民CPI平均涨幅可能在6.7%左右,个别月份涨幅甚至可能突破7%。

  为此,自去年10月中旬起,相关部门按中央指示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稳定价格。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作了介绍。

  增加市场投放。增加临时存储小麦、稻谷投放数量,降低销售底价,在沿海地区和生猪主产区投放中央储备玉米,稳定饲料价格,降低大豆关税,组织食用油进口。

  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国务院去年采取扶持生猪奶牛油料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各项措施均已落实到位,今年各项扶持措施已经明确,生猪生产逐渐恢复,油菜籽播种面积稳定增加。

  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去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加大了对粮油肉等重要商品市场监管力度,维护了正常市场秩序。

  保障成品油供应。通过返还进口成品油增值税,通过对企业增供成品油发生的亏损予以补偿等措施,增加了市场供给总量,有效缓解了成品油供应紧张矛盾。

  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中央财政三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按相关政策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中央财政增加了高校学生食堂专项补助,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

  果品是我国国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果品消费在食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果品价格变动较大,加剧了市场的风险程度,对果农的生产行为、消费者行为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掌握价格波动的规律与特征,稳定果品市场,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果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有较丰富的成果。王川等运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我国水果市场价格波动的内在规律,结果指出,我国水果市场季节性波动规律非常显著,但不同品种水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有明显差异。何劲等对我国柑橘价格变动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品种、质量、销售淡旺季、商品化处理与柑橘市场建设是影响柑橘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胡友等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我国脐橙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柑橘价格连涨和连跌服从Weibull分布。陈新建等运用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广东省柑橘产量与价格波动规律,表明柑橘产量与其上期、本期和下期价格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苹果是我国11大优势农产品之一,同其他鲜食水果相同,在生物特性上,苹果具有果实易腐烂的特征,除少量果品在采收季节鲜销外,大量果品均须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保鲜,这是鲜食水果与其他农产品市场经营的不同之处。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苹果消费结构和价格起伏波动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加,但是目前关于苹果价格波动的相关分析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消费市场苹果价格波动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从总体上了解苹果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苹果价格的合理波动提供依据。

  苹果价格波动特征分析以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红富士苹果集贸市场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04-2011年)。苹果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剔除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一鲜果(cpi)的历年苹果生产价格(pri,生产者第一手出售苹果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为研究对象,苹果生产价格、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1992-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一鲜果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0年),其中1991-1993年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一消费品数据。

  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鲜果)为年度数据,红富士苹果集贸市场价格为月度数据,二者较难对应,故在分析苹果价格总体变动特征时,苹果价格中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影响因素未予剔除。苹果价格的总体波动是由长期趋势、周期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4部分组成。

  (1)H-P(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H-P(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是一种线性滤波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时间序列数据中的趋势成分。一般情况下,时间序列由4种构成成分,即趋势成分、季节成分、周期成分和不规则成分,这些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决定了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H-P(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是根据对称移动数据平均法原理,通过数学计算,将时间序列分离成一条趋势线和一条上下波动的周期线,从而探索时间序列趋势变动和周期变动的波动特征。

  (2)季节调整方法季节调整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为X11季节调整方法,是美国官方对公布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季节调整的标准方法,用于时间序列中各种周期性成分的识别和提取。X12季节调整模型是对X11季节调整方法进行改进、识别和选择,形成的升级版的季节调整方法。本文中使用X12季节调整模型分析苹果价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以199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数,计算以后各年的价格定基指数,用每年的苹果生产价格分别除以同年的价格定基指数,获得剔除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影响的历年苹果生产价格。

  (2)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苹果生产价格与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的关系。为了防止变量之间存在伪回归,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苹果价格最大值为7.43元/kg,最小值为1.42元/kg,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6.01元/kg,波动系数为134.667%,价格波动性比较明显,偏度系数为O.46931,数据呈现右偏分布,峰度系数为-0.5835,较正态分布数据形态有更大的分散性。

  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0年,苹果价格总体呈波动向上趋势,其中2006-2007年和2009-2010年苹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2007年苹果价格变动出现了异常,造成苹果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但是苹果价格下跌持续时间较短,不影响苹果价格的总体向上的变动趋势(图1)。

  X12季节调整模型是乘法模型,在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时,不同时期的苹果季节性指数之比,反映的是苹果价格随季节变化的特征。运用Eviews5.O软件对苹果价格波动数据进行分析,苹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十分明显。2002-2010年苹果价格均在10-11月达到季节性波动的最低点,然后有一个较小幅度的回升,在下一年的3月有一个小幅度震荡,6月达到季节性波动的最高点。2006、2007、2008年季节波动的最高点略高于其他年份,季节波动的最低点变化不明显,2009年和2010年价格波动的最高点略低于2006-2008年,苹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趋于稳定(图2)。

  在季节调整的基础上,为定量分析苹果价格的周期性特征,对季节调整后的序列数据进行了H-P滤波分析,选择λ为14400,得到了苹果价格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性成分(图3)。剔除季节影响的价格波动曲线反映了季节调整后的苹果价格变化规律,周期性曲线由苹果价格的序列数据剔除长期趋势和季节影响后的数据构成,显示了苹果价格存在着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趋势变动曲线反映了苹果价格剔除季节变动和周期变动影响的基本趋势特征,趋势变动非常明显。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苹果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特征,运用周期性曲线的构成数据,反映苹果价格波动周期的变化规律(表1)。由于序列数据可能存在不规则因素的影响,导致序列存在短期波动,因此,一个周期,必须满足峰值高于10%,谷值低于-25%,表1结果显示,峰谷落差在不同周期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在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间,峰谷落差达到138.45%,而2002年1月至2002年8月期间,峰谷落差%342.82%。说明每个周期的波动幅度不同,峰谷落差较大的周期,苹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反之,苹果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从苹果价格波动周期来看,周期波动长度不尽相同,周期波动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苹果价格数据剔除了季节变化、趋势变化和周期性变化影响之外,随机性价格波动幅度除2007年存在短期剧烈波动之外,其他时期波动幅度稳定,波动幅度不存在明显的持续增大或减少的趋势(图4)。

  一般认为,市场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就苹果而言,其市场供给量会因栽植面积、生产效率、年成丰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需求量也会因人口的增加、消费偏好、替代果品消费量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正确反映市场供给量变动对价格的影响,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剔除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主要是通胀因素)后苹果生产价格与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的关系,变量采用对数形式,为防止存在伪回归,对lnpri和lnsup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2个变量分别存在一阶单整。建立苹果生产价格(pri)和国内苹果净供给量(sup)的回归模型为:

  对模型残差进行了E-C检验,结果表明,lnpri和lnsu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内苹果净供给量(sup)增加1%,价格上涨0.503092%,进一步揭示了苹果供需市场可能是一个需求不足的市场,即使供给量增加,也不能导致苹果价格下降,反而苹果价格有持续增加趋势。

  考虑到近年加工苹果消费量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的情况,为明确国内苹果需求量与苹果价格的联系,本文用同样的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1991-2009年剔除通胀因素后苹果生产价格与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cum,国内苹果消费总量一国内苹果加工消费量)的关系。对变量lnpri和lneum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2个变量分别存在一阶单整,建立回归模型为:

  模型残差通过E-G检验,因此lnpri和lneum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变量系数通过了t统计量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eum)增加1%,苹果价格上涨O.527644%,揭示了苹果消费量增加对苹果价格的推动作用。

  (1)苹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十分明显,呈规律性变动。在样本期范围内,每年10-11月苹果价格达到最低点,然后有一个较小幅度的回升,在次年的3月有1个小幅度震荡,6月达到季节性波动的最高点。

  (2)苹果价格波动呈现周期性特征。苹果价格波动的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峰谷落差最大达到138.45%,最低达到42.82%,周期波动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业内人士多认为,农产品期货价格的上涨对上游行业有利好作用。新世纪期货分析师黄婷表示:“整体来说,小麦、玉米、早籼稻价格的上涨将为其上游产业链,如种子、农药化肥等行业带来正面的预期。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助于提高农户购买优质种子的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种植收益也会驱动农民扩大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东证期货分析师鲍红波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农产品期货上涨对上游形成需求拉动,整体对种业具有利好作用,由于不同农产品的上涨幅度不同,所产生的比价效应会导致对不同种子需求量的变化。对于中游来说,粮食期货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利于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对于下游行业,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期货价格的上涨是对品种远期看涨的反映。由于下游企业一般是需求方,上游价格的上涨会传导至下游企业,导致下游企业采购成本上升,倘若下游企业在销售价格没有太多变化或者销售价格也面临竞争压力,那么上游价格上涨将稀释企业盈利空间。上海中期分析师经琢成向记者表示:“对于下游企业而言,主要是控制采购成本,倘若上游价格上升,意味着下游采购成本预期将增加,在终端产品销售价格不变或者面临竞争的情况下,下游企业的盈利空间就会减小。”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下游加工贸易来说,粮食价格上涨将提升加工贸易的成本,可能造成食品通胀压力,企业如果不能顺利转嫁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将面临成本上升、利润缩减的局面,但期价对下游行业的作用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还要看各个品种的特性。

  玉米的下游主要包括饲料行业和深加工行业。新世纪期货分析师黄婷告诉记者,玉米价格的上涨将推高下游饲料行业的成本。不过,目前国家通过在东北市场投放临储玉米,交易对象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饲料加工及养殖企业,

  此举有利于降低这些企业的采购成本。但是对于无法购买这些成本较低的玉米加工企业而言,玉米价格的上涨将削弱其竞争能力。

  不过,对深加工行业而言,玉米价格的上涨并非完全是利空。上海中期分析师杨晓云表示,玉米价格的上涨将推升深加工行业的成本上涨,小规模深加工企业或将放弃生产,大企业垄断地位重新确定,行业定价抬头,玉米淀粉库存降低后,玉米淀粉价格将再度反弹,深加工企业或将转暖。

  小麦的下游产业主要是面粉加工,饲料也占一小部分。分析师黄婷表示,近两周虽然强麦期货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小麦现货走势却呈现稳中回落。加上近期国家的定期销售临储小麦并增设加工企业销售专场竞价交易会等举措,使得市场货源较为充裕。强麦主要是用于专用粉,其价格对制粉企业的影响远不如普麦的价格影响大,目前普麦现货稳中回落的走势或部分抵消了强麦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

  易盛信息分析师海洋也表示:“目前,强麦期货的流通盘量与整个国内现货市场的供量相比太小了,不足以产生地震效应。”

  早籼稻的下游产业链十分丰富,包括口粮、米粉、啤酒等。分析师黄婷表示,早籼稻的期现价关系也与小麦类似,现货价走得比较稳,但是近期临储早稻的成交走好,或为后期现货走高提供支撑。她认为,“早籼稻价格的上涨也将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当然如果现货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适时进行套期保值,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东证期货分析师李茉表示,对于大豆的下游饲料企业而言,大豆价格的上涨使得他们的饲料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在国内,猪粮比目前为6.53:1,猪肉价格7月30日当周数据为16.35元/公斤,养猪成本上升的同时,猪肉价格并未大幅上涨,这种上下游的成本矛盾为下游产业链带来利空影响。

  期货价格对现货市场虽然存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被过度放大。中华粮网主编焦善伟向记者表示,期货价格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由于有一定投资炒作因素存在,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有限,不能过分扩大期货价格的作用。

  谈到农产品期货价格上涨与产业链的关系,分析师海洋表示,影响产业链的主要因素还是国家对基础农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国内农产品的供需情况,而农产品期货的影响有限。

  最近爆发的经济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各世界组织所关注的焦点,对于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经济危机的危害不可小视。因此探讨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影响很有现实意义。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集中表现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五个方面。

  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胜来自国际国内、自然界和市场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极为难得的好成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国家成功办好大事、妥善处置难事,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农产品市场萎缩,二是农民工就业困难,三是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四是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加大,五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迭加,加上上年基数较高,使得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任务十分繁重,难度明显加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切不可放松农业;在全力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任务繁重的时候,切不可忽视农业,必须明确,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农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此后党和国家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十分明确地作出了2009年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力度,大幅度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决定。2008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出《关于提高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明年新粮上市起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87元、83元、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10元、11元、11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要较大幅度提高。”

  粮食最低收购价大幅度提高,2008年临时存储粮食收购后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销售,意味着国家政策强力拉动粮食市场价格。2009年粮食收购价格、国家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存储粮食拍卖价格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粮价总水平将高于2008年。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在此危机和世界粮食丰收的情势下,2010年国内外粮食市场将出现新的格局。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如泰国、越南等国纷纷解除大米出口限制,国际米价更进一步回落。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消费超过全球小麦一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小麦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尤其是亚洲地区。随着国际米价的一跌再跌,国内外米价已几乎持平。中国从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玉米和玉米面粉出口关税,同时降低小麦、大米和大米、面粉等出口关税。小麦出口关税从目前的20%调到3%,大米出口关税从5%~10%调到3%~8%。

  调整粮食出口关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由于中国政府对粮食的供应始终维持自给自足的策略,近期以来政府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持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对稻谷的临时收储、下调大米出口关税、解除年初对成品粮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等。受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撑,在国际大米价格大幅急跌期间,国内米价则始终维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世界石油价格在2008年7月11日飙升至147.27美元/桶的油价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直线下降。美林预计,油价短期将触底至25美元/桶;高盛的报告也唱跌,预计油价将至30美元/桶。按照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回落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8年12月19日零时起将汽油出厂价格由每吨6 480元调整为5 580元,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由每吨6 070元调整为4 970元,每吨降低1 10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7 450元调整为5 050元,每吨降低2 400元。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的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减轻了中国生产资料上涨的压力,带来粮食生产价格的下降。

  在2008年丰收大背景下,中国粮食收购量显著增加。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1月25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十四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中晚籼稻1 456.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53.4万吨;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等六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粳稻44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44.5万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十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玉米64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67.8万吨。2009年,国家有充裕的粮食调控粮食市场,只要常年拍卖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食,就可以有效地保证市场供给,并运用价格杠杆调剂市场价格。

  农业和农村发展亮点突出,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而正在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逐步显现。农产品价格下行,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环境骤变带来的新困难与历史形成的老问题互相叠加,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只要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不出问题,人民温饱无忧,经济社会发展就有良好的基础。

  在全球粮价大起大落的背景下,“手中有粮”无疑是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大事。据分析,在粮食连续增产之后,“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能不能稳得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农产品的价格开始出现下跌或波动,由此会影响到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收入。”现实中,国际市场上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相对上半年高点时有较大幅度下降,反映在国内市场上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针对粮食供求出现的新情况,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近期以来,国家先后两次下达国家储备和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共计3 050万吨,其中包括稻谷、玉米、大豆等多种粮食品种,价格与市场持平或略高于市场价。国家的托市政策,给了农民一个好价格,掀起了一股卖粮热潮。少数地区粮食收购价格有所回升,目前多数地区市场收购价格与国家出台的挂牌收购价格接近或基本持平,有的地方市场价格还略高一些。部分地区农民售粮踊跃,各地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收购进度,尽力满足农民售粮需要。

  农产品贸易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最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2008年更为突出,2007年贸易逆差大概是40亿美元左右,2008年1到10月,已经突破100多亿美元。山东是农产品出口大省,约有1/3的农产品出口境外,2008年农产品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受世界金融危机、国际贸易壁垒等多种因素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山东蔬菜出口同比下降9.9%,肉食品出口下降20%。在全省500余家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中,约30%的企业微利经营,60%的企业保本甚至亏损,10%的企业被迫转产。这种情况为近十年来前所未有。

  面对种种不利情况,各地农产品出口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内外兼修”以应对各种挑战。以山东省为例,山东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调理食品出口企业,2008年前十个月,公司出口量下降了20%,但出口额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原因是公司凭借质量优良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龙大集团进行肉制品和花生油国内市场的产销网络建设。目前,龙大内贸总量已占到集团销售总额的65%~70%。其中,2008年龙大花生油国内销售额达到5.6亿元,增幅70%多;肉制品预计全年国内销售额将达到13亿元,增长超过50%。

  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农产品的国际需求将会有所减缓,但也为中国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提供了机遇。今年中国部分省份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的情况表明,金融危机对不同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质量较高、具有中国风味的加工食品、地方特色农产品仍具有较好的出口市场前景。近期以来,国家进一步下调了贷款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今年还将陆续出台更多的出口鼓励政策,这些利好的政策为中国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用好政策,今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仍有保持较快较好发展势头的可能。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可以说是2008年三农成就的两大亮点:这一年全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 570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连续五年增加,这是四十年来第一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长的好成绩。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 971元,同比增加650元,实际增长11%,2009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 000元,实际增幅6%以上,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超过6%,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

  2008年初中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在遭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着实不易;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致使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危机,在外部形势发生严峻变化的情况下,取得这两大亮点,实属难得。

  近二十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一直在丰收与歉收之间波动,从2004年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三农工作的力度,中国农业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得到恢复、稳定和发展。粮食连年丰收,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为国家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民收入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转了农民收入一度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4―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超过6%。

  据分析,在近年来的农民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如,国家先后出台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同时,受农村土地征占用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增多、参加入股投资分红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农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尤其是今年以来农民增收的良好成绩是在众多挑战中实现的:从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特大地震,再到下半年以来的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以及农民工大量因失业返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分析指出,虽然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但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引导下,在困难中中国农业仍然可以抓住多个机遇,可以有多种作为:

  在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农资产品如化肥、农药、农膜等的生产成本相应降低,这正可为农民增加投入提供支持,为农民节本增收提供机遇。

  在扩大内需的机遇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这正是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增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机会。各地可借国家加大投资的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解决多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长期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

  2011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之年,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大力扶持粮食生产,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1]高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2]汪占熬,陈春.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冲击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9,(6).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的肠炎沙门菌株,了解本地区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2002―2007年肠炎沙门菌食品株的来源并与肠炎沙门腹泻株作耐药性比较;对2006―2007年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表型验证、药敏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在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病例中列首位,而80%的食品株源自禽及禽肉制品,食品株的抗生素耐药性高于腹泻株。2007年肠炎沙门菌腹泻株的耐药谱和2006年有较大差异。包括13株食品株在内共76株肠炎菌株可分为21种PFGE带型,遗传同源性接近80%,优势带型依次为3型(34株)、1型(12株)、2型(5株)和5型(5株),除2型外均发现有与腹泻株同型的食源株。2006和2007年的PFGE1/2型病例分别为4例和12例。[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病例和食用污染的鸡肉等禽类制品有密切关系,PFGE3型肠炎沙门菌是目前上海市肠炎沙门流行株的优势菌型,2007年发现由鹅肝传播的1/2型肠炎沙门菌可能是3型的变异株并有取代成为流行菌株的趋势。开展对腹泻病例和食物链的综合监测和以实验室为主的实时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爆发和追溯污染源。

  从1995年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为主的多国、多部门合作建立的细菌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网络(PulseNet)监测体系开始,由非伤寒沙门菌引发的许多公共卫生事件就被各种传媒广泛报道而影响到全球范围的相关食品贸易。作为我国经济、贸易发达地区,上海于2006年加入非伤寒沙门菌的全球监测网络(GSS),完成2年的监测发现,肠炎沙门菌(血清型)是造成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和食源性疾病的优势菌型。为研究肠炎沙门菌在本市的爆发和流行趋势,本研究通过对肠炎沙门菌食源株的回顾性分析和对2006―2007年GSS肠炎沙门菌腹泻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以了解本市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市的非伤寒沙门菌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1.1.1实验菌株实验菌株有2002―2007年食源性肠炎沙门菌48株和2006―2007年GSS病例分离的肠炎沙门菌84株;药敏试验的肠炎沙门菌204株,包括2005年67株腹泻株、2006年8株体检株、2006―2007年84株GSS腹泻株和45株食品株;PFGE分析肠炎沙门菌76株,包括2006―2007年GSS监测的13株食品株和63株GSS腹泻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本中心菌种保藏室提供的布伦登卢普沙门菌H9812作为PFGE的分子质量标准菌株。

  1.1.2培养基改良亚硒酸磺绿增菌液(MSBG)、罗伯特增菌液(RVS)、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CHROMagar沙门菌显色琼脂平板(CAS)、M-H琼脂平板均购自上海科玛嘉科技有限公司,肠道双支糖综合鉴别管和其他辅助生化鉴定试剂由本中心供应室配置。以上增菌液和平板均于避光10℃以下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1.1.3 试剂和仪器沙门菌分型诊断血清50种(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沙门菌分型诊断血清79种(S&A,Ltd,泰国);药敏分配器和16种抗生素纸片:四环素(TET)、头孢噻夫(EFT)、奥格门丁(AMC)、氨苄西林(AMP)、复方新诺明(SXT)、环丙沙星(CIP)、氯霉素(C)、氧氟沙星(OFX)、萘啶酸(NA)、头孢吡肟(FEP)、头孢噻肟(CTX)、甲氧苄氨嘧啶(W)、头孢他啶(CAZ)、庆大霉素(CN)、磺胺甲异恶唑(S3)、链霉素(S)(Oxoid,英国);Etest头孢噻肟及头孢噻肟含克拉维酸纸条和11种含抗菌药物纸条(AB biodisk,瑞典);VitekAM-60自动生化鉴定仪和菌液比浊仪(生物-梅里埃,法国);限制性内切酶XbaⅠ(TaKaRa,日本);SeaKem Gold琼脂糖(Cambraex Bio Rockland,美国);脉冲凝胶电泳仪CHEF mapper system和凝胶成像系统GEL Doc2000(Bio-Rad,美国);血清和抗生素纸片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1食品样品非伤寒沙门菌检测根据文献方法[1]和2007年制定《上海市沙门菌病监测方案》中食品检测程序完成样品处理、分离初筛、菌株鉴定和血清分型等,生化反应符合并且血清抗原式符合[9:g,m:-]者鉴定为肠炎沙门菌。

  1.2.2非伤寒沙门菌病例(GSS)监测按照文献方法[2]和《上海市沙门菌病监测方案》中粪便样品检测程序完成对样品分离、初筛鉴定和血清分型,生化反应符合并且血清抗原式符合[9:g,m:-]者鉴定为肠炎沙门菌。

  1.2.3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参照CLSI(NCCLS)2005年操作规程采用改良K-B法并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敏感(S)、中介(I)、耐药(R),抑菌圈范围在中介者并入R统计值; ESBLs菌株测试以头孢噻肟作为初筛试验,抑菌圈直径≤27mm者为疑似ESBLs,确认试验使用Etest测试条检测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复合剂,若当克拉维酸存在比无克拉维酸时的MIC降低大于4个稀释梯度可判断为产生ESBLs[3]。ESBLs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用Etest法测定11种抗生素。

  1.2.4 PFGE按照GSS方案要求,在中国CDC国家肠道病重点实验室按照PulseNet规定的PFGE标准方法对76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和BioNumerics(Version 4.0)软件聚类分析。

  从食品中分离肠炎沙门菌48株,包括2002―2005年的35株和2006―2007年的13株。其中来源于鸡、鸭等禽肉制品为32株(80.0%,32/48),其次分别来源于猪、牛等畜肉制品8株、奶制品3株、豆制品2株、水果2株、蔬菜1株。

  2006年从GSS病例分离到肠炎沙门菌44株(22.4%,44/196),高峰期在8月;2007年从GSS病例分离到肠炎沙门菌40株(23.7%,40/168),高峰期在8、9月间。2年中肠炎沙门菌在非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的血清型构成中均占首位,2年内与月度分离菌株数对应的流行趋势见图1。

  204株肠炎沙门菌分别来自腹泻病人(151株)、体检(8株)、食品(45株)。肠炎沙门菌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奥格门丁的耐药率低于食品株,差异有显著性(χ2>

  3.8,P3.8,P

  76株肠炎沙门菌共分为21种带型。63株临床株分15个带型,优势带型为3型(49.2%,31/63)和1型(17.5.0%,11/63),2型和5型各5株,4型、6型和34型各2株,其他型均仅有1株。1型与2型的差异较小,同源性达98%,与3型、4型也有90%的同源性。13株食源性菌株除1株自胡萝卜、1株自猪肝分离外,其余11株有10株自鸡肉制品分离,有1株自鸭肉制品分离。食源菌株的带型分10种,和临床株能完全匹配的型别有4个带型(6株菌),分别是1型(1株)、3型(3株)、4型(1株)、5型(1株),其余6个带型(7株菌)相对独立。所有来源自病人和食品的肠炎沙门菌聚类图谱显示菌株间的遗传同源性接近80%(图3)。

  GSS是以腹泻病例监测为基础重点针对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散在爆发”案例开展相关的食源性溯源调查研究的全球合作项目,项目初始阶段我们对方案和设立的监测点完成对现场信息采集和实验室标准化检测流程的质量控制和初步评估,随后需要重点分析能造成“多点”或“局部”流行的个别优势血清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4]。肠炎沙门菌是最早发现能够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之一,也是近年我国沙门菌食物中毒爆发和流行案例的主要病原。从本次GSS报告的肠炎沙门菌株月报表所绘制的流行曲线年本市监测到的肠炎沙门菌检出数频率变化较大,高峰为12株,2007年的曲线变化小,但检出高峰在流行季节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从菌型构成分析:2005年本市监测的肠炎沙门菌株总数次于鼠伤寒沙门菌排第二位,而2006-2007年则超过鼠伤寒沙门菌排在首位,这种型别交替的现象通过2008年的GSS年度报告证实这在全球GSS网络中具有共性特征。

  高度散发的肠炎沙门菌株(病例)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可能和被污染的食品之间形成潜在的食源性危险因素是本次个案研究的重要目的。基于GSS项目系统完整的菌株资源并整合本市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监测的历史数据回顾性分析48株食源性肠炎沙门菌:80%的肠炎沙门菌源于禽肉制品,特别是鸡肉制品(包括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生鲜和冷冻、定型和非定型包装产品)阳性检出率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食品。这种具有优势的统计结果至少说明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频频被污染的鸡肉制品是本市肠炎沙门菌病例的重要“媒介”,这为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如何对大型超市、集市及餐饮场所做好生鲜食品的分割或料理的安全控制管理和在企事业单位食堂或家庭宴请时强调“生熟分开”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耐药表型监测在PulseNet监测中的意义具体表现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收集分析食源和腹泻菌株的耐药率变迁来及时评估国内外的食品株对本国沙门菌病发病率的影响。根据我们对非伤寒沙门菌的历史耐药监测资料得到的结论,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率水平多高于临床株,尤以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较显著,而临床株的耐药水平也不断呈上升趋势[5]。虽然本次肠炎沙门菌株的耐药表型也基本具有过去的一些耐药特征,但2007年肠炎沙门菌的临床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磺胺、链霉素耐药水平升高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是菌株发生了分子水平的变异并通过表型机制表达出的“拐点效应”。相比之下,食源性肠炎菌株的耐药率仍虽远高于临床株的水平,但和既往的耐药水平相比已有一定的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国家在动物饲料及农产品养殖过程中对某些抗生素滥用所采取的积极控制措施初见效果。ESBLs沙门菌在中国已有多例被发现和报道,本次筛选的2株肠炎沙门菌其产生的CTX基因酶型和公共卫生意义值得进一步的研究[6]。

  PFGE图谱能阐述本地区的肠炎沙门菌分子水平的变化特征:腹泻株和食品株之间存在共性和个性的PFGE型谱特征。63株肠炎沙门菌临床株的优势型分别是3型(31/63)和1/2型(16/63),2006/2007年各有3株食品株(分别为鸡肝、鸡胸肉、猪心)与3型图谱完全匹配;2007年有1株鹅肝株与1型图谱完全匹配。其次,2006年的优势分子型为3型(15株),1型仅有4株;而2007年虽然也有16株为3型, 但1/2型则有12株,1/2型在2年中所出现型别的显著性升高说明,PFGE3型在本地区肠炎沙门菌的绝对流行株中仍占主导,但是新出现分子变异的1/2型从2007年开始有逐步替代本地优势型的流行趋势。同时该结论和流行病学特征、耐药表型分析的结果变化之间形成相互验证。本次使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所得PFGE图谱与中国台湾学者在1998-2002年的分型结果得到PFGE3型为优势分子型的结论一致,说明肠炎沙门菌PFGE3型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其遗传特征是稳定的[7]。另比较GSS2008年度报告中广东省的分型结果显示,其2007/2008年的肠炎沙门菌的流行株亦为1/2型,和本市的分型特征一致。当然,1/2型最终能否替代3型成为本地或在更大的范围里成为流行株还需要我们继续监控和研究。

  现阶段我们离WHO-GSS要求监测点对沙门菌病例进行时实监测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但是在2年中我们得到本市沙门菌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本底资料,大大提高监测点现场人员的信息采集和流调能力,也帮助临床实验室人员提高分离、鉴别沙门菌的能力和与现场人员的沟通能力;还初步证明禽肉制品可能是本市肠炎沙门菌病例的潜在传染源,而PFGE图谱证明鹅肝是本市2007年出现的肠炎沙门菌1/2型流行的传染源。这些现场和实验室结合的系统性研究模式为继续做好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所积累和得到的相关信息能服务和共享于本市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和2010年世博会的卫生保障活动。

  [1]许学斌,顾宝柯,袁政安,等.富营养预增菌液在肉制品沙门菌常规检测方法中替代效果研究[J].中国共患病学报,2006,22(7):633-635.

  [2]许学斌,顾宝柯,陈敏,等.沙门菌检测方法的优化[J].检验医学,2007,22(6):677-680.

  [4]顾宝柯,袁政安,金汇明,等.上海市沙门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3):245-247.

  [5]许学斌,顾宝柯,金汇明,等.免疫磁珠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3):202-204.

相关推荐
  • 盛煌娱乐注册-唯一首页
  • 主页、宏海国际娱乐注册、主页
  • 主页,【高德娱乐】/主页
  • 首页〞优游挂机APP下载〝首页
  • 宏海国际娱乐注册-注册
  • 速盈娱乐-注册首页
  • 恒煊娱乐-网址
  • 首页!【火星注册】!首页
  • 傲世皇朝注册平台-登录
  • 永盈会网址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